争鸣 | 让“支撑20年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翔天盛世
发布时间:2022-03-18 12:00
浏览数:716

编者按

3月28日,在HIT在由专家网络主办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上,与会者分享了他们对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想法,并在该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们收到了读者的稿件,并对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应该在20年内不做颠覆性的改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真理越清晰,理解越清晰。我们相信,不同观点的对抗、争论和整合有利于行业的发展。HIT专家网愿为此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平等的沟通平台,专门开设争鸣栏目HIT从业者就行业热点和焦点话题发表意见和讨论。我们声明:争鸣专栏将坚持开放原则,所有专栏文章都是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

首期话题:“20年不做颠覆性改变”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到底能不能建成?如能,又该如何建成?

金蝶R&D中心总经理李朝明参与了本期讨论的话题。欢迎读者来稿,畅所欲言。我们期待您的精彩观点。

近年来,每个人都期待并投资于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目前,能否设计一个能够支持20年不变的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表明医院信息化正在孕育巨大变化和巨大改进的活力。

结合本行业十多年的沉淀总结,以及组织研发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家拍砖。

拥有一个2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无疑是所有医院的梦想。IT制造商是否希望有这样一个长生命周期的系统,以及如何构建和组织这样一个系统的设计和研发?IT从制造商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为什么行业呼唤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

“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你能看到多久的历史,你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就像丘吉尔的名言一样,要了解行业呼吁的未来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要了解过去和现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历史。

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大多是由几家医院早期设计建造的。HIT在此基础上,制造商逐渐增加功能,然后推广到其他医院。医院将根据不同阶段的科室应用需求逐步增加功能。

这一点与企业信息化市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是由几家大型IT制造商进行顶层架构设计和研发,形成行业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只是缺乏这样的行业标准。由于上述原因,最终导致了医院的普遍存在HIS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现状。

随着原国家制定的医院信息化相关标准和功能规范的出台,HIT制造商采用新技术和新架构开发新技术HIS但由于医院形成了以核心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网状信息系统,HIS系统需24小时不间断业务运转,因此医院都更倾向于选择在现有HIS系统之上进一步修补升级的保守方案;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没有医院愿意冒系统大替换、大升级的潜在风险。

根据医院信息化现状,原于2012年组织制定医院信息平台标准,通过医院信息平台解耦复杂信息系统,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规范医院数据,希望通过平台治理模式解决医院信息系统重建的困难。因此,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建设的首要任务。

医院网状结构的系统连接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解决,但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确实解决了HIS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很多问题只能通过HIS实现系统不断增加补丁的方法。

同时,随着互联网连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需要为患者提供自助服务和互联网服务,需要与医院外的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协调等),原医院信息平台支持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医院信息平台的普遍建设只关注系统之间的集成需求,没有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的集成需求(也可以理解为SOA或者目前流行的业务平台服务能力),导致各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大量功能需要通过服务集成。每个应用系统不仅要承担业务应用系统的作用,还要承担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作用,医院的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因此,我们将这一问题归因于系统架构设计,希望通过设计新一代信息系统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变化和不变,可支撑20年

设计和开发一个20年不变的医院信息系统肯定是不现实的。即使不考虑技术的发展,作者也认为不符合医院和IT制造商的需求:首先,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可逆转,二是IT制造商也需要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保持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对稳定和长寿命周期呢?这需要分割医院信息系统。一方面,抽象分割相对稳定的部分。正如薛万国主任在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上定义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20年内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一样,并非所有医院信息系统都不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从业务维度进行抽象拆分,这是目前流行的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理论(AKF扩展立方体)Y轴功能拆分是业务微小化的抽象分离,通过业务边界拆分实现业务领域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图1(AKF扩展立方体)

这不仅是医院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信息化市场讨论的热点。

Gartner在2016年提出的《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在报告中,企业的应用系统按照步速分为三个层次:SOR(记录系统),SOD(差异化系统)和SOI(创新系统)(Pace-Layered)由于系统不同,关注点和要求不同,变化的速度自然不同;因此,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结构、管理流程、治理结构甚至投资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也可以基于此模型进行设计,如薛万国主任定义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SOR设计研发(记录系统)模式,保持稳定性,保证其他系统的创新和敏捷性。

图2 Gartner: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架构思维与实践

什么是新一代?或者什么样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被称为新一代?自2014年以来,作者不断向我们产品团队的同事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断折磨自己。所谓的新必须与旧系统相比。基于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

1.系统设计的起点是新的

最初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收费为中心设计的,然后转变为以临床或电子病历为核心,代表了旧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的起点。这种系统设计方法确实很好地解决了每个阶段的重点,但它只是围绕医疗服务链的某一点。该系统设计的缺点是:当医疗服务链发生变化或医院出现新的服务模式时,该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的业务需求。

新一代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最终应回归医院服务对象(患者)。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真正围绕患者的整个医疗场景作为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例如,目前,患者通过三种渠道(或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即三种医疗服务模式)获得医疗服务:患者到医院,患者通过互联网诊断和治疗,患者通过医疗协会远程医疗,以患者为起点的系统设计永远不会错。

2.系统划分逻辑是新的

目前,医院的信息系统是由应用部门或用户对象划分的,如HIS、EMR、LIS、PACS、手麻系统、HRP等等,这直接导致系统集成点多,耦合度高,功能内聚不足。因此,当分散的系统架构在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时,医院信息化仍在大量建设中ESB集成平台。

新一代系统需要从业务维度进行拆分,确定各业务的边界范围,使各业务能够独立运行并提供服务。业务和业务不再需要集中的系统来连接和交换信息。从技术上讲,这是微服务架构;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是领域驱动设计(Do ** in-Driven Design),也就是说,业务划分和边界确定是通过领域模型的分析来实现的。

3.系统的技术架构是新的

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技术结构基本上处于单一结构阶段。该系统更新周期长,业务变化响应性低是一个常见的技术痛点。此外,随着互联网医院等在线服务的访问,系统高并发的弹性扩展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目前,企业信息云服务模式已开始快速转型。虽然医院信息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信息云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相同的。未来20年的医院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必须能够支持云服务模式,因此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基于多租户云架构。

作者简介

金蝶副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朝明。

李先生拥有香港大学中国商学院研究生文凭,拥有20多年的计算机软件研发和技术管理经验,在新浪工作,2009年加入金蝶从事医疗信息产业产品研发,具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企业软件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

                                                                                                                                                                                                                                                                                                                                                                                                                                                                                                                                                                                                                                                                                                               
地址:北京珠江摩尔国际大厦
电话:18516882688
邮箱:xcni@qq.com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0 - 2022 京ICP备11047770号-8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2373号